博文

创造的故事:从结构看目的

📜 创造的故事:从结构看目的 创世记的开篇并不只是对「世界从无到有」的科学式说明, 而是一场 神圣秩序被建立 的庄严叙事。 创造的六日与第七日并非随机,而是精心安排的对称结构: 对应 “分离 / 建立秩序” “充满 / 实现目的” 创造目的 第 1 日 光与暗的分离 第 4 日 太阳、月亮、星辰 第 2 日 天空与水的分离 第 5 日 鸟与鱼 第 3 日 陆地与水的分离,植物 第 6 日 陆地动物、人 第 7 日 祝福第七日 — 分别为圣的安息 这是一幅 秩序被建立并充满的宇宙圣殿蓝图 。 ☀️ 第一天与第四天:光、时间与节期 第 1 日 ,神说:“要有光。” 光与暗被分开,昼夜的节奏开始跳动。 第 4 日 ,神造了日头、月亮、星辰, 「用以分昼夜,作记号,定节令(מוֹעֲדִים mo’adim )、日子、年岁」(创 1:14)。 📌 mo’adim 不仅是“时间”,更是「神所设定的会期、节期」。 在犹太传统中,时间本身就是神圣的结构, 节期(如 逾越节 、 住棚节 )成为人与神相遇的「时刻圣所」。 📖 拉比传统说:“神的第一份创造,不是物质,而是时间。” ✨ 现代学者 Carmen Joy Imes 也指出: 创造光、设置节令的目的,是为人类与神的关系建立「神圣节奏」。 🌊 第二天与第五天:天空、水与空间秩序 第 2 日 ,神将水与水分开,中间称为空气(天)。 这是「领域」被设立的一天,混沌的水域被整理成有秩序的层面。 第 5 日 ,神造了飞鸟与海中的鱼,充满天空与水的空间。 鸟与鱼不是随机生物,而是被安置在「被分开的领域」中。 📌 犹太拉比强调:神的创造是「בְּרֵאשִׁית」( bereshit ,起初)—— 一个从混沌(תֹהוּ וָבֹהוּ tohu vavohu )进入秩序的过程。 神的目的不是制造混乱,而是 建立居住的领域 。 🌿 当空间被设定、充满之后,整个宇宙就像被分区的圣殿, 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界限、居民和秩序。 🌱 第三天与第六天:陆地、植物、人类与食物 第 3 日 ,神使水与旱地分开,露出「陆地」,并让植物萌芽。 这是「居所」与「粮食来源」被建立的一天。 第 6 日 ,神造了陆地的生物, 并在创造的高峰,按自己的形象(צֶלֶם tselem )...

Romans 8:5-11

📖 Romans 8:5 Greek: οἱ γὰρ κατὰ σάρκα ὄντες τὰ τῆς σαρκός φρονοῦσιν, οἱ δὲ κατὰ πνεῦμα τὰ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. Literal CN: 因为那些按肉体(κατὰ σάρκα)生活的人, 思念(φρονοῦσιν)的是肉体的事; 但那些按灵(κατὰ πνεῦμα)生活的人, 思念的是灵的事。 📌 Notes 「φρονοῦσιν」= “思维方向、心志、专注对象”,不仅仅是想法,更包含「价值取向」。 「σάρξ」指堕落状态下的人性,不是肉体本身是邪恶。 「πνεῦμα」此处与圣灵相关,表示神的统治领域。 🪔 背景 犹太人强调“心志转向神”是律法顺服的根本(申 6:5)。保罗此处的对比不是取代律法,而是区分靠肉体无法顺服托拉,靠圣灵可以真正顺服托拉。 📖 Romans 8:6 Greek: τὸ γὰρ φρόνημα τῆς σαρκός θάνατος, τὸ δὲ φρόνημα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 ζωή καὶ εἰρήνη· Literal CN: 因为肉体的心思(φρόνημα τῆς σαρκός)就是死亡(θάνατος), 而灵的心思(φρόνημα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)就是生命(ζωή)和平安(εἰρήνη)。 📌 Notes 「φρόνημα」是“思想+志向”的综合,类似于“mindset”。 「εἰρήνη」在犹太背景中对应 שָׁלוֹם (shalom) ,不仅是和平,更是盟约之下的完整与安息。 这是两种生命状态的对比。 🪔 背景 申命记中“生与死”常被并列(申 30:19)。保罗延续了这盟约二元对比: 肉体思维 → 死亡 灵的思维 → 生命与 Shalom 📖 Romans 8:7 Greek: διότι τὸ φρόνημα τῆς σαρκός ἔχθρα εἰς θεόν· τῷ γὰρ νόμῳ τοῦ θεοῦ οὐχ ὑποτάσσεται, οὐδὲ γὰρ δύναται· Literal CN: 因为肉体的心思是与神为敌(ἔχθρα εἰς θεόν), 它不顺服(οὐχ ὑποτ...

Romans 8:1-4

  📖 Romans 8:1 Greek: Οὐδὲν ἄρα νῦν κατάκριμα τοῖς 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. Literal CN: 所以现在(νῦν),在弥赛亚耶稣里(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), 那些在他里面的人**就不再有定罪(κατάκριμα / katakrima )**了。 📌 Notes 「Οὐδὲν … κατάκριμα」= “no condemnation”,强调的是“法庭宣判”层面的无罪,而非没有律法。 「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」不是抽象信仰状态,而是 在弥赛亚的统治领域中 (犹太弥赛亚王国观)。 这里的 “now”(νῦν)表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刻:神的救赎行动已经启动。 🪔 背景 在犹太思想中,“定罪”与“义”都属于 审判与盟约的语境 。保罗并非否认律法,而是说: 那些属于弥赛亚之民的人,在神的盟约法庭上已不再被定罪。 📖 Romans 8:2 Greek: ὁ γὰρ νόμος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 τῆς ζωῆς 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 ἠλευθέρωσέν σε ἀπὸ τοῦ νόμου τῆς ἁμαρτίας καὶ τοῦ θανάτου. Literal CN: 因为 在弥赛亚耶稣里 , 生命之灵的律 (ὁ νόμος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 τῆς ζωῆς / ho nomos tou pneumatos tēs zōēs ) 已经使你从 罪与死的律 (νόμου τῆς ἁμαρτίας καὶ τοῦ θανάτου)释放了(ἠλευθέρωσέν / ēleutherōsen )。 📌 Notes 「ὁ νόμος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」这里 “律法”一词(νόμος)不是废掉摩西律法,而是指一个新的统治原则——圣灵的律,使人能够真正活出律法。 「ἠλευθέρωσέν」强调从捆绑中被释放的行动。 「νόμος τῆς ἁμαρτίας」在 7:23 中出现过,是“罪的律”——使人被掳。 🪔 背景 犹太人理解“律法”不仅仅是法条,更是「统治的秩序」。保罗此处对比两个律: 「罪与死的律」=旧造中的奴役力量。 「生命之灵的律」=新创造中...

欢庆西敏哈·托拉:丰盛的喜乐时刻

  欢庆西敏哈·托拉:丰盛的喜乐时刻 西敏哈·托拉(Simchat Torah,意为“托拉的喜乐”)是犹太历中最欢乐的节日之一,标志着一年托拉阅读周期的完成。每年在住棚节的第八天,犹太会众手持托拉卷轴,围着会堂起舞,吟唱赞美诗,庆祝神的话语如泉源般滋润心灵。在2025年10月1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,我们不仅庆祝托拉的循环,更有三件喜事,让这份喜乐倍增。 第一件喜事:完成又一轮托拉阅读 西敏哈·托拉的核心是完成《托拉》的年度阅读。从创世记的“起初神创造天地”到申命记的摩西之歌,我们见证了神与以色列的盟约之旅。这一年,我逐周研读《托拉》,从伯瑞希特(创世)到韦佐塔哈贝拉卡(这是祝福),每段经文都如灯塔,照亮生命。完成阅读不是终点,而是新开始——托拉如循环的河流,永不枯竭。拉比传统教导:“托拉是生命之树”(箴言3:18),通过阅读,我们与神更亲近,领受祂的智慧与慈爱。 第二件喜事:中东战争结束,迎来和平曙光 两年前,西敏哈·托拉的夜晚,哈马斯发动袭击,点燃中东战火,带来无尽悲伤与分裂。无数家庭破碎,土地染血,世界祈求和平。今天,我们以喜乐庆祝战争结束!神在托拉中应许:“你们要寻求和平,追赶和平”(诗篇34:14),和平如托拉的喜乐,源于顺服与和解。犹太传统视和平(shalom)为神圣礼物,拉比们在《塔木德·沙巴特》10b教导,和平是神宝座的基石。愿这份和平如托拉卷轴展开,带来持久的安宁与重建。 第三件喜事:完成托拉阅读日志的第一年 这一年,我开始托拉阅读日志,从每周周份的研读到个人反思,每一页记录了神的话语如何触动心灵。从Ekev的“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”到Re'eh的“simcha”喜乐,我见证了托拉的深度与应用。完成第一年日志,不是结束,而是成长的里程碑。拉比传统强调,托拉研读如“树上的果子”(箴言11:30),结出生命之果。新约在雅各书1:22呼召“行道者”,提醒我们将托拉内化成行动。 结语:托拉的喜乐永不衰减 西敏哈·托拉提醒我们,喜乐源于神的话语与祂的应许。在完成托拉周期、战争结束与个人成长的喜事中,我们感恩神的信实。愿这份喜乐如托拉的光芒,照亮不确定性,引导我们追寻和平与顺服。哈勒路亚!托拉的喜乐永不衰减。

Romans 7:14-25

  📖 Romans 7:14 Greek: Οἴδαμεν γὰρ ὅτι ὁ νόμος πνευματικός ἐστιν· ἐγὼ δὲ σάρκινός εἰμι, πεπραμένος ὑπὸ τὴν ἁμαρτίαν. Literal CN: 因为我们知道,律法(ὁ νόμος)是属灵的(πνευματικός / pneumatikos ); 但我却是属肉体的(σάρκινος / sarkinos ),已经被卖(πεπραμένος / pepramenos )给罪(ὑπὸ τὴν ἁμαρτίαν)。 📌 Notes 「πνευματικός」:与“圣灵”同源,指律法的属神本质。 「σάρκινος」:指人的脆弱、堕落本性,不是指肉体本身是邪恶。 「πεπραμένος」:是“被卖为奴”的完成时,被罪掌控的状态。 🪔 背景 保罗以第一人称强调“我”与律法的张力。律法是好的,但“我”已经被罪掳。 这段经文不是否定律法,而是凸显人无法靠自己成全律法。 📖 Romans 7:15 Greek: ὃ γὰρ κατεργάζομαι οὐ γινώσκω· οὐ γὰρ ὃ θέλω τοῦτο πράσσω, ἀλλ’ ὃ μισῶ τοῦτο ποιῶ. Literal CN: 因为我所做的(κατεργάζομαι),我自己不明白(οὐ γινώσκω); 我所愿意的(ὃ θέλω),我不去行(οὐ πράσσω); 我所恨恶的(ὃ μισῶ),我倒去做(ποιῶ)。 📌 Notes 「κατεργάζομαι」:强调过程性的“做”——不只是单次动作,而是持续被迫进行。 「θέλω」与「ποιῶ」形成强烈对比:想做与实际做不一致。 🪔 背景 保罗描写的是 意志与实际行为的内在冲突 ,犹太思想也承认人有 yetzer hara(恶倾向)与 yetzer tov(善倾向)的张力。 📖 Romans 7:16 Greek: εἰ δὲ ὃ οὐ θέλω τοῦτο ποιῶ, σύμφημι τῷ νόμῳ ὅτι καλός. Literal CN: 但如果我做了我不愿意的, 那就承认(σύμφημι / symphēmi )律法(νόμ...

Romans 7:7-13

  📖 Romans 7:7 Greek: Τί οὖν ἐροῦμεν; ὁ νόμος ἁμαρτία; μὴ γένοιτο· ἀλλὰ τὴν ἁμαρτίαν οὐκ ἔγνων εἰ μὴ διὰ νόμου· τήν τε γὰρ ἐπιθυμίαν οὐκ ᾔδειν εἰ μὴ ὁ νόμος ἔλεγεν· Οὐκ ἐπιθυμήσεις. Literal CN: 我们要说什么呢?难道 律法(ὁ νόμος / ho nomos ) 是罪(ἁμαρτία / hamartia )吗?绝不可能(μὴ γένοιτο / may it never be! )。 但我若不是借着律法,就不认识罪。因为我若不是律法说了:“不可贪恋(Οὐκ ἐπιθυμήσεις / ouk epithymēseis )”,我也不晓得贪欲(ἐπιθυμία / epithymia )是什么。 📌 Notes 「μὴ γένοιτο」:保罗最强烈的否定用语,可译为“绝不可能!”或“断乎不是!”。 「ἐπιθυμία」常译“贪心”或“情欲”,更准确是「内心的渴望、欲望」。 保罗此处强调律法揭示罪,而不是制造罪。 🪔 背景 保罗在此仍站在 犹太人对托拉的尊荣立场 上发言。 他并非否定律法,而是在说: 律法使人「认识」罪 。这与犹太传统中托拉揭示人的软弱、使人转向神的观念一致(参诗篇 19、119)。 📖 Romans 7:8 Greek: ἀφορμὴν δὲ λαβοῦσα ἡ ἁμαρτία διὰ τῆς ἐντολῆς κατειργάσατο ἐν ἐμοὶ πᾶσαν ἐπιθυμίαν· χωρὶς γὰρ νόμου ἁμαρτία νεκρά. Literal CN: 然而,罪(ἡ ἁμαρτία)借着诫命(ἐντολή / entolē )取得机会(ἀφορμή / aphormē ),在我里面就发动、运作出各种欲望(ἐπιθυμία)。 因为没有律法(νόμος),罪是死的(νεκρά / nekra )。 📌 Notes 「ἀφορμή」=「起点」「基地」「机会」。罪“利用”了诫命来发动。 「ἐντολή」这里特别指“具体诫命”,与 νόμος(律法整体)略有不同。 ...

祝福、使命与成全

  ✨ 祝福、使命与成全 ——托拉 V’Zot HaB’rachah、约书亚记 1 与 启示录 21–22 的连贯主题 📖 一、托拉的终点,是神故事的继续 本周托拉部分 “V’Zot HaB’rachah”(这是祝福) 是托拉五经的最后一段。 伟大的领袖摩西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站在尼波山上俯瞰应许之地,为十二支派一一祝福(申 33),并在神的怀抱中安息(申 34)。 “以色列啊,你是有福的!谁像你,有耶和华作你的帮助,有荣耀的刀为你的荣耀!”(申 33:29) 摩西没有进入那地,但他完成了神交给他的使命。 他从燃烧的荆棘中被呼召,从法老的权势中带领百姓出埃及,如今将祝福与托付交给下一代。 这提醒我们: 📜 人的服事会结束,但神的计划不会停止。 📜 领袖可能更替,但神的应许不更改。 🕎 二、哈夫塔拉的延续:约书亚承接使命 哈夫塔拉的经文 Joshua 1:1–18 与托拉结尾形成完美的衔接。 摩西去世后,神对约书亚说: “我仆人摩西死了。现在你要起来,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,往我所要赐给他们的地去。”(约 1:2) 此时以色列人站在一个历史的门槛上: 旷野之旅已尽, 应许之地在前, 一代人的呼召传递给新一代。 神对约书亚的呼召核心只有一句话: “你当刚强壮胆(חֲזַק וֶאֱמָץ),不要惧怕,也不要惊惶,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。”(约 1:9) “刚强壮胆”不是心理暗示,而是: 信靠神的同在, 踏出顺服的脚步, 在盟约的基础上继续向前。 这不仅是历史中的一次领导权交接,更是一场属灵的接力—— 📖 摩西为百姓祝福,约书亚为应许而战。 🪔 三、启示录中的终极应许:神的国度完全降临 托拉的结束与约书亚的开始,是“进入应许之地”的历史转折; 但新约的 Revelation 21:9–22:5 则揭示了 应许的终极成全 : “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……神的帐幕在人间,他要与人同住,他们要作他的子民,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。”(启 21:10, 3) 在这里,我们看到: 以色列的应许,扩展为万民的救赎; 应许之地的影子,指向新天新地的荣耀; 摩西和约书亚所预表的“进入产业”,在羔羊的新耶路撒冷里得完全实现。 ...

回到托拉的怀抱

  📖 回到托拉的怀抱 ——一个关于“年度托拉循环”的故事 约翰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。 他每个主日都去教会,也读圣经,但总觉得自己的灵修像是一条 断断续续的线 ——有时热情高涨,有时却渐渐冷淡。他常常想:“圣经这么厚,我该从哪里开始?怎样才能养成一个持久的阅读节奏呢?” 有一天,约翰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张犹太会堂的照片。那是一个**“Simchat Torah”(欢乐托拉节) 的场景。 人们手捧托拉卷,围着会堂跳舞、歌唱,孩子们挥舞着旗子,脸上洋溢着喜乐。 他们的庆祝不是因为一场节日活动,而是因为—— 他们又读完了托拉一遍 ,并且 立刻又从创世记开始新的循环**。 约翰心里有些震动: “圣经原来可以这样被爱、被庆祝。” 🕎 托拉年度循环的美丽传统 在犹太传统中,托拉( Genesis 到 Deuteronomy )被分为 54 个每周诵读的段落(Parashot) ,全世界的犹太社群同一个安息日读同一段经文。 这意味着: 整个托拉 一年读完一遍 ; 无论身在耶路撒冷、纽约或上海,每个犹太会堂的人都在同一周与同一段经文相遇; 每一代人都在同样的经文中, 聆听、传递、延续 神的启示。 当他们读完最后一段“V’Zot HaB’rachah”时,他们不关闭书卷,而是欢呼说: “חֲזַק חֲזַק וְנִתְחַזֵּק” “要刚强,要刚强,让我们彼此得坚固。” 然后,他们立刻翻回 Genesis 第一章,再次从“起初”开始。 这是一种 从未间断了三千多年的节奏 。 没有人“等有感觉了再开始”,因为这是一种 群体的属灵节律 ,让信仰在生活中不断流动、不断更新。 🌿 约翰的心被点亮 约翰开始研究这个传统,发现这其实与耶稣时代息息相关。 耶稣、使徒、保罗都生活在托拉诵读的世界里 : 每个安息日会堂里都会读托拉和先知书; 人们熟悉经文,能在节期中背诵; 他们的信仰生活被托拉的节奏所承托。 他突然意识到, 现代许多基督徒之所以灵修困难, 也许是因为我们 失去了这种群体性的阅读节奏 , 失去了“与神同行的律动”。 于是,约翰决定——从这一周开始,跟着犹太年度托拉诵读表, 每周与世界各地的“托拉爱好者”一起读一段经文 。 他买了笔记本,写下自己的反思,也邀请几个朋友一...

“要刚强,要刚强,让我们彼此得坚固。”

  🕊️ “חֲזַ֣ק וֶאֱמָ֔ץ” —— 要刚强壮胆 托拉经文: Deuteronomy 33–34; Numbers 29:35–36 哈夫塔拉: Joshua 1:1–18 🪔 一、处在约旦河东的转折点 本周是托拉一年循环的最后一段—— “V’Zot HaB’rachah”(这是祝福) 。 摩西站在尼波山上,俯瞰应许之地的全景。 他的使命已经完成,而约书亚正准备带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,进入神所应许的产业。 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,一个词组反复响起: חֲזַ֣ק וֶאֱמָ֔ץ ( ḥazaq ve’ematz )——“要刚强壮胆” (申命记 31:6, 31:7, 31:23;约书亚记 1:6, 1:7, 1:9, 1:18) 这不仅仅是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。 在圣经中,它是 神圣的呼召 、 盟约的嘱托 ,也是对每一代信徒的 属灵召唤 。 📖 二、词语释义:חֲזַ֣ק וֶאֱמָ֔ץ חֲזַק ( ḥazaq ) —— “要坚固 / 刚强” 来自词根 ח־ז־ק ,意为“坚固、坚定、巩固”。 在圣经中常用于神赐人力量,使他在困难处境中 持守信实 (例如:摩西面对法老、大卫面对歌利亚、希西家面对亚述军队)。 这里的“刚强”不是蛮力,而是一种 内在的坚固 、盟约性的稳定,是在压力下 站立得稳 的力量。 אֱמָץ ( ’ematz ) —— “要壮胆 / 坚决” 来自词根 א־מ־ץ ,意为“勇敢、坚决、果断”。 经常与实际行动相关——不是仅仅心里相信,而是 踏出脚步、勇往直前 。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: 💪 “坚定站立” + 🚶 “勇敢前行” 在圣经与拉比传统中,这两者 从不分开 : 只有刚强没有勇气 → 信心停滞。 只有勇气没有刚强 → 很快耗尽。 刚强与勇气并存 → 属灵使命得以延续。 🕎 三、摩西对约书亚——盟约力量的传递 在申命记 31 章,摩西三次对以色列人和约书亚说: “你们当刚强壮胆……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与你同去,他必不撇下你,也不丢弃你。”(申 31:6–8, 23) 这不仅是一句鼓励,而是一场 领导权与使命的传承 。 在圣经中,每当领导权交替,必有: 盟约的重申, 神同在的确认...